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博士、教授,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员,北京市涉外安全专家组成员,RUC 国家安全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2007 年赴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访学。2011 年至 2014 年赴中国驻卡塔尔使馆从事中东形势和外交政策调研。
主要研究领域:国际关系理论(权力建构主义),中国外交政策(决策模式),中东问题(美国中东政策、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伊朗与逊尼派国家关系)等。
教育经历:1992年毕业于陕西机械学院,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外交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主讲课程:现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开设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论、中东国际关系、国家对外行为分析等主干课程。
主要学术论文:《国际恐怖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社会科学2002 年第 2 期)、《国际恐怖主义对当今世界和平的影响及国际社会的反应》(甘肃理论学刊2002 年第 2 期)、《个人行为体与国际体系分析》(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第8期)、《理想主义、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与规范研究》(外交评论2005年第5期)、《主流国际体系理论述评》(外交评论2006年第2期)、《规范的含义与作用分析》(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第4期)、《试析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实证问题》(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4期)、《国际关系本体论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6期)、《中国合作治理理论研究现状》(国际观察2008 年第 2 期)、《中美共同利益的底线》(外交评论2008 年第 5 期)、《相互依赖框架下的美国对华战略分析》(外交评论2010年第5期)、《关系主义与中国学派》(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8期)、《国际交往中的城市行为体》(外交评论2011 年第 12 期)、《实践理论与实践模式:中国参与金砖国家机制进程分析》(外交评论2015年第1期)、《外交决策分析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伊斯兰教不同流派的特点与诉求》(学习时报2016年03月21日)、《阿拉伯利益相关者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关系研究2016 年第 6 期)、《埃及在与以色列和解进程中的观念重构》(中东研究 2017 年第 2 期)、《巴黎:改善路网结构,完善公交出行》(前线 2017 年第 1 期)、《伦敦治霾经验:立法减排与能源优化》(前线 2017 年第 2 期)、《利雅得水资源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前线 2017 年第 3 期)、《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及中国之应对》(对外传播2018 年第 8 期)、《特朗普政府的中东关系网络评析》(当代世界 2019 年第 1 期)、《关系认同:结构与行为》(国际观察 2019 年第 4 期)等。
主要学术著作:《国际关系的权力与规范》(高尚涛,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国际关系理论基础》(高尚涛,时事出版社2009年版)、《国际关系中的城市行为体》(高尚涛等,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译著《印度外交政策分析:回顾与展望》(高尚涛等,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年版)、《外交决策分析新论:利益相关者理论》(高尚涛等,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年版)、《权力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阿以关系研究》(高尚涛等,世界知识出版社2018年版)等。此外,实质性参与其他学术著作撰写十余部:《理性与国际合作》(秦亚青等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年版)、《国际体系与中国外交》(秦亚青等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东亚地区合作:2009》(秦亚青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年版)、《国际安全概论》(王帆、卢静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秦亚青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版)、《经济外交案例》(刘锦明、周喧明等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11 年版)、《东亚地区合作:2010》(魏玲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中国与国际体系进程与实践》(立群等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版)、《美国对华中长期战略研究》(王帆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版)、《国际关系学名著导读》(王帆主编,学习出版社 2012 年版)、《世界政治与全球治理》(秦亚青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版)、《金砖国家研究:理论与议题》(徐秀军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年版),等等。
主要学术活动:2007年5月在法国巴黎国际关系研究所(IFRI)从事学术访问一个月。2007年3月2日参加美国国际关系学会第48届年会(芝加哥),发言题目: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Education in China: The Case of 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 with Active Learning。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赴中国驻卡塔尔使馆政治处从事外交调研工作。2009-2013年,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基地研究员。2007-2008年,连续两年与乔治城大学合作,在外交学院举办国际关系教学法暑期培训班。2014年10月12-16日,赴华盛顿美国进步中心参加中美智库战略会谈,发言题目是Lessons from Syria: The Role of National Interests in U.S. Middle East Strategy。2015年1月12日,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参加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年会并讨论发言。2015年4月20日,在北京国宾馆参加“中国---沙特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言。2015年6月29日-7月3日,邀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Flynt Leverett到中国外交学院交流并主持学术活动。2015年10月14日,邀请以色列海法大学教授Schueftan到中国外交学院召开研讨会并发表主旨讲话。2015年11月16-17日,在宁夏大学参加贺兰山论坛暨中国中东学会年会国际研讨会并做主题发言。2016年4月5-9日,在沙特外交学院参加“第三次中国沙特国际研讨会”并做主旨发言。2017年3月13日,主持以色列青年大使代表团访问的学术研讨与交流会议,发表《处于结构约束下的中以关系》主旨演讲。2019年6月18日,参加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举办的“以巴青年领袖访华团交流座谈会”,并代表中方学者发言。2019年12月9日-12日,应邀赴巴基斯坦参加波斯湾局势研讨会,就中东局势发表讲话并进行研讨。
获得奖励:2007年外交学院教师综合考评“优秀”。2008 年《试析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实证问题》(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4期)获得外交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2009年,国际关系理论北京市精品课主讲教师。2010年,荣获外交学院骨干教师二等奖。2019年,《国际关系理论》课获得研究生优秀教学成果奖。
社区服务:多次担任中国高校“模拟联合国”、“外交外事礼仪大赛”等赛事的专家评委。获邀北京语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特警学院、北京教育学院、大连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名师进课堂”、校园报告厅等平台,为其他专业的学生讲解国际政治和国际热点问题。经常借助媒体如环球时报、解放军报、新闻周刊、侨报、今日头条等媒体发文,或接受记者采访,为普通受众讲解国际热点问题,引起较大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