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胜利,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兼任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秘书长。

教育经历:
2004年-2008年, 吉林大学 行政学院 国际政治专业本科
2008年-2011年, 吉林大学 行政学院 国际政治专业硕士
2011年-2014年, 外交学院 国际关系研究所 国际关系专业博士
工作经历:
2014年8月至今,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任教。
主要研究方向:
亚太安全、联盟研究、中美关系、中国外交、战略研究、朝鲜半岛问题。
主要学术成果:
(一)专著:
1、专著:《分而制胜:冷战时期美国楔子战略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年版。
2、主编:《中国角色、中国方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年版。(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图书)
3、主编:《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中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二)代表性学术论文:
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亚太安全、联盟研究、中美关系、中国外交、战略研究、朝鲜半岛问题。迄今为止,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代亚太》、《外交评论》、《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核CSSCI刊物40余篇,10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国际政治》全文转载。
【1】亚太安全与联盟研究:
1. 《双重困境与动态平衡——中美亚太主导权竞争与美国亚太盟国的战略选择》,《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年第3期。CSSCI。
2. 《双重协调:中国周边安全战略构建》,《国际安全研究》2018年第1期。CSSCI。
3. 《构建周边安全共同体:挑战与对策》,《国际问题研究》2017年第5期。CSSCI。
4. 《联盟之后——冷战后国际安全合作新形式的探讨》,《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7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6期论点摘编。《新华文摘》网络版2017年第10期全文转载。CSSCI。
5. 《战略能力、共同利益与安全合作——基于印度与美国亚太盟友的安全合作分析》,《南亚研究》,2016年第1期。CSSCI。获中国国际关系学会首届“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年度优秀论文奖”
6. 《冷战后美澳联盟为何依然存在?—基于海上航道安全的理解》,《东南亚研究》2016年第4期。CSSCI。
7. 《联盟转型——一项概念分析》,《太平洋学报》,2015年第3期。CSSCI。
8. 《中国为什么不结盟?》,《外交评论》,2013年第3期。CSSCI。
9. 《美国亚太联盟转型——在中美权力与信任之间》,《当代亚太》,2012年第5期。CSSCI。
10. 《冷战后美国亚太联盟的强化:趋势与问题》,《美国问题研究》,2012年第2期。CSSCI。
11. 《联盟信任变化与美韩联盟转型》,《太平洋学报》,2012年第4期。CSSCI。
12.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1990-2010》,《战略与管理》,2012年1/2期。
13. 《国家利益、体系角色与美国对外结盟政策》,《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CSSCI扩展版。
14. 《经贸因素与美国东亚联盟转型》,《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1期。CSSCI。
15. 《虚幻的安全困境与冷战后中日安全关系的变化》,《日本研究》,2010年第2期(季刊)。CSSCI扩展版。
16. 《东亚共同体认同建设》,《澳门理工学报》,2010年第3期。
17. 《“9·11”事件后美国与印度尼西亚安全合作探析》,《东南亚纵横》,2016年第4期。
18. 《南海争端准联盟化探析》,《东南亚南亚研究》,2012年第2期。
【2】中美关系:
1. 《拒优战略:中美亚太主导权竞争分析》,《当代亚太》2017年第1期。CSSCI。
2. 《中美亚太主导权竞争的认知分歧及化解之道》,《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第12-23页。该刊系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3. 《中美亚太海权竞争的战略分析》,《当代亚太》,2015年第2期。CSSCI。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9期全文转载。
4. 《美国亚太联盟转型——在中美权力与信任之间》,《当代亚太》,2012年第5期。CSSCI。
5. 《“稳定化”进程中的选择——美国对台政策展望》,《现代台湾研究》, 2012年第3期,约7000字。
6. 《中美互动与亚太新格局》,《和平与发展》,2015年第6期。CSSCI扩展版。
【3】中国外交:
1. 《中国周边海外利益维护探讨》,《国际展望》2018年第1期,第31-51页,CSSCI
2. 《“主场外交”助力中国战略能力提升》,《当代世界》2017年第9期。CSSCI扩展版。
3. 《上合组织扩员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欧亚经济》2017年第5期。
4. 《一带一路的战略过程属性分析》,《国际论坛》2017年第1期。CSSCI。
5. 《太空治理与中国的参与战略》,《国际问题研究》,2015年第3期。CSSCI。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5年第9期全文转载。
6. 《十年来美国对中国和平发展的认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CSSCI。
7. 《层次分析视角下中国软实力战略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10期。CSSCI。
8. 《中国参与国际反恐合作的历程——基于双重话语实践的分析》,《史学集刊》,2013年第6期。CSSCI。
9. 《“一带一路”战略与周边地缘重塑》,《国际关系研究》,2016年第1期。被人民日报《内部参阅》201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0. 《中泰合作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当代世界》,2016年第6期。
11. 《气候公正与中国气候外交的战略布局》,《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CSSCI扩展版。
12. 《中俄能源安全合作的概念体系、逻辑困境与现时问题》,《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23期。CSSCI。
13. 《中俄军事关系回顾、问题与前景》,《西伯利亚研究》,2009年第5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0年第2期全文转载。
14. 《亚投行:中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重要尝试》,《当代世界》,2016年第10期。
15. 《从“参与者”到“建设者”——中国参与国际政治安全体系的进程分析》,《和平与发展》,2016年第4期。CSSCI扩展版。
16. 《中国的外交政策变强硬了吗?——如何理解中国新外交》,《当代世界》2013年第3期。被《新华月报》2013年4月号/下半月全文转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
17. 《加强中国外交理念自信》,《前线》,2015年第4期。
18. 《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东北亚学刊》,2015年第2期。
19. 《亚投行为中国外交新理念添彩》,《中国投资》,2015年第10期。
【4】战略研究:
1. 《双重分化:美国对朝鲜半岛的楔子战略研究》,《东北亚论坛》2017年第5期。CSSCI。
2. 《楔子战略与联盟预阻》,《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7期。CSSCI。
3. 《美国的楔子战略与中苏同盟的分裂》,《国际政治科学》,2015年第3期。CSSCI。
4. 《分而制胜:冷战时期美国楔子战略研究》,《当代亚太》2016年第1期。CSSCI。
5. 《20世纪50年代美国分化中苏同盟的核策略》,《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CSSCI。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6年第7期全文转载。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世界史》2016年第8期全文转载。
6. 《冷战时期美国在中东的楔子战略影响研究》,《阿拉伯世界研究》,2015年第3期。北大核心。
7. 《冷战时期美国在拉美地区的“楔子战略”》,《拉丁美洲研究》,2015年第3期。CSSCI扩展版,北大核心。
8. 《楔子战略的研究:回顾与评价——兼论对中国的政策启示》,《国际关系研究》,2015年第5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6年第3期全文转载。
9. 《世界大国地缘战略运筹与中国大战略》,《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5年 2期。CSSCI。
【5】朝鲜半岛问题:
1. 《双重分化:美国对朝鲜半岛的楔子战略研究》,《东北亚论坛》2017年第5期。CSSCI。
2. 《朝核问题解决的“双轨制”新思路探讨》,《东北亚论坛》,2016年第3期。CSSCI。
3. 《朝核问题:韩日安全合作动力探析》,《韩国研究论丛》,2016年第2期。CSSCI。
4. 《韩国的中等强国外交为何效果有限?》,《太平洋学报》,2016年第2期。CSSCI。
5. 《韩国海洋安全战略演变的路径探析》, 《太平洋学报》, 2011年第8期。CSSCI。
6. 《开局艰难 渐趋正常:2017的韩国外交述评》,《当代韩国》2018年第1期。
7. 《文在寅政府美韩关系面临大考》,《当代韩国》,2017年第3期。
8. 《韩国的中等强国外交演变:从卢武铉到朴槿惠》,《当代韩国》,2015年第1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5年第9期全文转载。
9. 《规制主义——美国东北亚安全战略探析》,《韩国研究论丛》,2013年第2期。CSSCI。
10. 《民族主义与韩国外交政策》,《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年第3期。CSSCI。
11. 《结构性权力视角下的美韩同盟变迁》,《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1期。CSSCI。
12. 《经贸因素与美国东亚联盟转型》,《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1期。CSSCI。
13. 《经济驱动还是联盟驱动?——美韩FTA的主导逻辑及其影响》,《当代韩国》,2015年第3期。
(三)书评、会议综述及其他:
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中国与国际体系研讨会综述》,《外交评论》,2011年第5期。
2、《中国外交的新挑战、新问题与新思考——评王逸舟力作<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的新取向>》,《外交评论》,2012年第3期。
3、《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12年年会综述》,《外交评论》,2013年第1期。
4、《未来五年的中美关系:问题与挑战中美战略对话会议综述》,《外交评论》,2013年第1期。
5、《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八届国际关系博士生论坛综述》,《外交评论》,2013年第5期。
6、《世界日益复杂 中国积极谋划》,《世界知识》,2014年第12期。
7、《欧洲难民危机美国难辞其咎》,《学习时报》,2015年9月14日。
8、《高校国际问题研究智库的三大困境》,瞭望智库,2015年11月6日。
9、《朝核阴影下美日韩安全协作强化,“亚洲版北约”会借机成型吗》,澎湃新闻,2016年2月23日。
10、《朝鲜半岛缘何与和平渐行渐远?》,瞭望智库,2016年3月25日。
11、《国际关系中的楔子战略》,《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5月12日第4版。
12、《中国外交新格局》,《时事资料手册》,2015年第5期。
13、《中国力推世界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0月13日第5版。
14、《澳大利亚寻求“共同朋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3月9日。
15、《中美关系越来越具有自主性和稳定性》,光明日报,2017年3月31日第10版。
16、《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扬帆起航》,中国国防报,2017年9月1日第2版特稿,4000字。
17、《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月2日第1版。
18、《Restoring Trust——The way forward for China-ROK relations》,By Ling Shengli | NO. 1 JANUARY 4, 2018.
19、《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战略》,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月11日第4版。
20、《新型国际关系擘画人类未来》,《光明日报》, 2018年2月01日第12版。
21、《朝核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的重要作用》,光明日报,2018年3月19日。
科研项目:
1.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美亚太“主导权”竞争及其影响研究》,2016年。
2.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科研创新项目:重大项目《联盟研究:理论与实践》。2017年。
3.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六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中美亚太主导权竞争与亚太国家的战略选择”(项目批准号 161088),2018年。
4. 主持北京市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项目《“大外交”时代首都主场外交的公私合作研究》,2016年。
5. 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联盟的转型与中国的对策研究》,2015年。
6. 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亚洲新安全观与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2015年。
7. 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15年。
8.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中美亚太海权竞争及其影响”》,2014年。
获奖情况:
1、2015年6月,获第七届“金仲华国研杯”征文比赛甲组三等奖。
3、2016年6月,荣获北京市国际政治研究会年会论文二等奖。
4、2016年6月,获得外交学院第十二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论文类)。
5、2016年6月,获得外交学院第十二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专著类)。
6、2017年6月,获中国国际关系学会首届“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年度优秀论文奖”(中国国际关系学会最高成果奖)。
7、2017年7月,获第九届“金仲华国研杯”征文比赛甲组二等奖。
8、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24号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邮编:100037
E-mail: lingshengli@cfau.edu.cn
(资料更新于201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