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东,男,山东人,教授,硕士及博士生导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状况:
1990-1994年,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
1994-1997年,南京大学历史系欧美史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5-1996年,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研修美国外交、中美关系与美国文化
1997-2000年,南京大学历史系美国外交史方向,获博士学位
工作状况:
2000-2003年,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复旦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讲师、副教授
2003--至今,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当代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008—2009年,耶鲁大学布兰迪—约翰逊大战略项目(Brady-Johnson Program in Grand Strategy)访问学者。
2015-2016年,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SAIS)富布赖特研究学者。
研究方向:
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
主讲课程:
当代美国外交;美国外交史;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留学生课程);世界战争史
主要学术成果:
著作类:
专著:《北约扩大研究(1948-1999)》,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5月版。
合著(第二作者):《北约东扩与俄罗斯的战略选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版。
主要代表性论文:
《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辩论、选择与走势分析》,载《美国研究》2016年第4期。
《美国对“阿拉伯之春”运动政策探析》,载《当代世界》2013年第3期。
《美国与欧亚安全制度构建:北约东扩战略与亚太再平衡战略比较分析》,载《美国研究》2013年第2期。
《试析冷战后美国自由主义外交特色》,载《世界教育信息》2012年专刊。
《中美关系:现状评估与趋势分析》,载《外交观察》2012年秋季号总第1期。
《影响美国朝核政策的内部因素分析》,载《当代世界》2010年第3期。
《奥巴马政府的气候变化政策与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载《外交评论》2009年第6期。
《从边缘到中心:美国气候变化政策的演变》,载《美国研究》2009年第2期。
《中美关系30年:特点与趋势》,载《当代世界》2009年第1期。
《试析冷战后美国对俄外交政策》,载《外交评论》2008年第5期。
《俄美分歧及俄罗斯加入北约的可能性分析》,载《俄罗斯研究》2005年第3期。
《托马斯·巴尼特的“核心—裂缝”思想评析》,载《美国研究》2005年第1期。
《国际关系理论对北约扩大的解释及其合理性》,载《国际论坛》(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2004年第4期。
《基辛格的困境与美国外交的未来》,载《美国研究》(北京·社科院美国所与中华美国学会),2004年第3期。
《美国国内反对北约扩大的主要观点》,载《国际论坛》(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2003年第3期。
《北约扩展研究综论》,载《美欧季刊》(台北·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2001年春季号(第15卷第1期)。
《克林顿政府与北约东扩》,载《美国研究》2001年第2期。
《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与北约职能的调整》,载《国际论坛》(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2001年第2期。